两化融合评定1-5A级分级要点参考
最新的升级版贯标不仅进一步明确了4A、5A级贯标要求,对1A-3A级贯标要求也进行了调整优化。
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几个相关定义
首先介绍了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几个相关定义。
1、数字模型、知识模型和智能模型
主要用于区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典型成效特征。
数字模型,是指基于多元异构动态数据,对相关业务对象的运行状态、关联关系等进行数字化动态描述,可基于数据驱动支持实现业务动态柔性响应的模型。
知识模型,是指基于多元异构动态数据,对相关业务对象的运行规律等进行动态归纳、演绎及其知识化、数字化、模型化,可基于知识驱动支持实现业务个性化按需柔性运行和一体化敏捷响应的模型。
智能模型,是指基于多元异构动态数据,对相关业务对象的运行功能等进行智能自主感知、分析、预测决策和学习进化,可基于智能驱动支持实现业务自主运行、自适应、自学习进化的模型。
2、产品链、价值链、资源链
主要用于从广度范围描述数字化转型成效。
产品(资产)链,是指基本贯通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主业务环节(主场景)的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交付、运维、回收等主要业务活动的产品(资产)全生命周期链。
价值链,是指基本贯通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主业务环节(主场景)的商机线索、订单、采购、生产(建设)、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主要业务活动的全供应链价值链。
资源链,是指基本贯通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主业务环节(主场景)的计划、采购、仓储、研发、生产(建设)、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物料和设备(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资源管控链。
管理体系评定分级要点参考
1A-5A级评定分级要点参考,强调这些参考要点将在后续贯标评定过程中,结合实践持续迭代优化。
◆ A级评定分级要点参考
1. 体系文件覆盖标准要求,按体系文件策划的内容开展了相应的实施与运行;
2. 开展了新型能力的识别和策划,新型能力符合企业战略方向,适合特定的业务场景,创造价值效益的作用机理清晰,具备一定的竞合优势;
3. 系统性解决方案可实现跨细分业务环节信息系统集成(业务在线集成和数据在线交互共享,下同),并可支持新型能力赋能/优化相关业务场景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业务规范化、在线化管理;
4. 构建了职能驱动型(主要依靠纵向的部门/岗位职能分工来驱动企业内的协同运作,下同)或流程驱动型(主要依靠端到端流程来驱动企业内跨部门的协同运作,下同)的治理体系;
5. 建立PDCA循环机制,开展了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和改进。
◆ AA级评定分级要点参考
1. 体系文件覆盖标准要求,按体系文件策划的内容开展了相应的实施与运行;
2. 开展了新型能力的识别和策划,新型能力符合企业战略方向,适合特定的业务场景,创造价值效益的作用机理清晰,具备一定的竞合优势;
3. 系统性解决方案可实现以下任一种情形,并可支持新型能力赋能/优化相关业务场景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a)主场景信息系统集成(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任意一个主场景/主业务环节内的主要细分业务环节及其必要相互之间均实现信息系统集成,下同),支持业务规范化、在线化管理;
b)跨细分业务环节数据驱动(跨细分业务环节间,可基于算法和数字模型,支持业务动态柔性响应,如几何数字样机或三维产线的设计/传递及相应的仿真验证/模拟装配、机器视觉处理、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等,下同);
4. 对于模式3.a),构建了职能/流程驱动型的治理体系;对于模式3.b),在相应细分业务环节上初步构建了数据驱动型的治理体系;
5. 建立PDCA循环机制,开展了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和改进,能利用IT系统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关键运营数据(至少应包括新型能力目标/价值效益目标,下同)进行跟踪监测和利用,基本达成预期的价值成效。
◆ AAA级评定分级要点参考
1、体系文件覆盖标准要求,按体系文件策划的内容开展了相应的实施与运行;
2、开展了新型能力的识别和策划,新型能力符合企业战略方向,适合特定的业务场景,创造价值效益的作用机理清晰,具备一定的竞合优势;
3、系统性解决方案可实现以下任一种情形,并可支持新型能力赋能/优化相关业务场景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a)全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沿产品/资产链、价值链、资源链中任意一条链,实现贯通全链条且覆盖企业内相关主场景/主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集成,下同),支持业务规范化、在线化管理;
b)主场景数据驱动(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任意一个主场景/主业务环节内的主要细分业务环节及其必要相互之间均实现数据驱动,下同),支持业务动态柔性响应;
c)跨细分业务环节知识赋能(在跨主要细分业务环节间可基于算法和知识模型,支持业务个性化按需柔性运行和一体化敏捷响应,如功能/性能/运营数字样机设计/传递及相应的仿真验证/数字孪生应用、机理模型开发和数字孪生应用等,下同),
4、对于模式3.a),构建了职能/流程驱动型的治理体系;对于模式3.b),在相应主场景/主业务环节上初步构建了数据驱动型的治理体系;对于模式3.c),在相应细分业务环节上初步构建了知识驱动型的治理体系;
5、建立PDCA循环机制,开展了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和改进,能利用IT系统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关键运营数据进行跟踪监测和利用,基本达成预期的价值成效。
◆ AAAA级评定分级要点参考
1、体系文件覆盖标准要求,按体系文件策划的内容开展了相应的实施与运行;
2、开展了新型能力的识别和策划,新型能力符合企业战略方向,适合特定的业务场景,创造价值效益的作用机理清晰,具备一定的竞合优势;
3、系统性解决方案可实现以下任一种情形,并可支持新型能力赋能/优化相关业务场景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a)全企业数据驱动(沿产品/资产链、价值链、资源链中任意一条链,实现贯通全链条且覆盖企业内跨主场景/主业务环节的数据驱动,下同),支持业务动态柔性响应;
b)主场景知识赋能(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任意一个主场景/主业务环节内的主要细分业务环节及其必要相互之间均实现知识赋能,下同),支持业务个性化按需柔性运行和一体化敏捷响应;
4、对于模式3.a),初步构建了数据驱动型的治理体系;对于模式3.b),在相应主场景/主业务环节上初步构建了知识驱动型的治理体系;
5、建立PDCA循环机制,开展了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和改进,能利用IT系统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关键运营数据进行跟踪监测和利用,基本达成预期的价值成效。
◆ AAAAA级评定分级要点参考
1、体系文件覆盖标准要求,按体系文件策划的内容开展了相应的实施与运行;
2、开展了新型能力的识别和策划,新型能力符合企业战略方向,适合特定的业务场景,创造价值效益的作用机理清晰,具备一定的竞合优势;
3、系统性解决方案可实现以下任一种情形,并可支持新型能力赋能/优化相关业务场景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a)平台用户群数据驱动(平台用户群内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网络化协同(资源协同、业务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等,下同),支持业务动态柔性响应;
b)全企业知识赋能(沿产品/资产链、价值链、资源链中任意一条链,实现贯通全链条且覆盖企业内跨主场景/主业务环节的知识赋能,下同),支持业务个性化按需柔性运行和一体化敏捷响应;
c)主场景智能自主(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服务、经营管理等任意一个主场景/主业务环节内的主要细分业务环节及其必要相互之间均实现智能自主,如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无监督机器深度自主学习、自主决策等,下同),支持业务自主运行、自适应、自学习进化;
4、对于模式3.a),在平台用户群内初步构建了数据驱动型的治理体系;对于模式3.b),初步构建了知识驱动型治理体系;对于模式3.c),在相应主场景/主业务环节上初步构建了智能驱动型治理体系;
5、建立PDCA循环机制,开展了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和改进,能利用IT系统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关键运营数据进行跟踪监测和利用,基本达成预期的价值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