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 概 述
作者 Admin 来源 本站 浏览 发布时间 2011/06/13
用性的国际标准,以便统一各国存在很大差异的质量保证标准。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批准成立了“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简称TC176)着手这一工作。
经过TC176多年的协调,有关各国质量管理专家近10年的不懈努力,总结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质量保证技术实践的经验,ISO终于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了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又于1987年3月正式公布了ISO9000——ISO9004五个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产品质量渐渐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管理的对象也从硬件逐渐扩展到了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这是全世界在实施1987年版ISO9000系列标准的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
又因为,在ISO9000国际标准诞生之前,早在50年代末期,美国的费根堡姆博士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即从市场调查到设计、生产、检查、出厂等所有部门都实行质量管理,并由质量管理的技术人员起骨干作用。费根堡姆博士的这套思想,虽然诞生在美国,却没有在美国推广,而是在日本发扬,致使战后的日本迅速从东方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质量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即由计划(PI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密切相关的阶段所构成的工作方式。国际质量界普遍认为,PDCA循环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工作方式,并深切地认识到1987年版ISO9000系列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体现得不够,人员的作用强调得不充分,且缺少质量改进的要求”。
鉴于以上两个原因,TC176于1990年在第九届年会上提出了《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国际上通称《2000年展望》),决定对ISO9000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修改:
第一阶段,对ISO9001/2/3/4的技术内容做局部修改,形成1994版。并在1994版的ISO900O-1中增加了过程和过程网络等基本概念,为第二阶段的修改提供了过渡性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引进PDCA循环(ISO9000标准称之为过程方法模式),对ISO9000族标准从总体结构和原则到具体的技术内容做全面的修改,形成2000年版。
经过TC176多年的协调,有关各国质量管理专家近10年的不懈努力,总结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质量保证技术实践的经验,ISO终于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了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又于1987年3月正式公布了ISO9000——ISO9004五个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产品质量渐渐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管理的对象也从硬件逐渐扩展到了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这是全世界在实施1987年版ISO9000系列标准的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
又因为,在ISO9000国际标准诞生之前,早在50年代末期,美国的费根堡姆博士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即从市场调查到设计、生产、检查、出厂等所有部门都实行质量管理,并由质量管理的技术人员起骨干作用。费根堡姆博士的这套思想,虽然诞生在美国,却没有在美国推广,而是在日本发扬,致使战后的日本迅速从东方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质量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即由计划(PI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密切相关的阶段所构成的工作方式。国际质量界普遍认为,PDCA循环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工作方式,并深切地认识到1987年版ISO9000系列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体现得不够,人员的作用强调得不充分,且缺少质量改进的要求”。
鉴于以上两个原因,TC176于1990年在第九届年会上提出了《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国际上通称《2000年展望》),决定对ISO9000标准分两个阶段进行修改:
第一阶段,对ISO9001/2/3/4的技术内容做局部修改,形成1994版。并在1994版的ISO900O-1中增加了过程和过程网络等基本概念,为第二阶段的修改提供了过渡性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引进PDCA循环(ISO9000标准称之为过程方法模式),对ISO9000族标准从总体结构和原则到具体的技术内容做全面的修改,形成2000年版。